党史中重要的五次统一战线历史梳理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其地位是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反复实践检验后筑牢的。
一、民主联合战线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共产党必须尽可能的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发表的第一个政治声明——《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首次鲜明地提出了建立“联合战线”的想法,这一想法为之后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提出的“民主的联合战线”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通过了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即《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同时也初步拟定了建立联合战线的活动方式和实施计划。这个文件更改了一大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统一了全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战略策略思想,进一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在党的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923年6月,让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这一建议在党的三大上正式通过。第二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创新的将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相统一,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国民党右派反动势力加紧争夺革命的领导权,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清党”为名,大肆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7月,汪精卫公然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迫害,还有许多党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致使党员人数锐减。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革命形势也进入低潮,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大革命失败后,党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更加注意城市与农村、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中国共产党在继续推进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过程中,紧紧的依靠了工人和农民这个革命主要同盟军。
1925年1月,农民阶层被党的四大视为了天然的同盟者,而同年5月通过的《工农联合的决议案》,更是成为了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这次会议初步总结了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后,强调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方针必须有这样几种转变,第一必须把着眼点转向发动工农上面,第二必须将工人运动和农民武装暴动相互结合,第三必须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的政治面貌。这次会议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国民党工作转向了发动工农群众上来,这对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具有指导作用。
1928年10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权结合起来,这三位一体的武装割据思想若付之实践,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统一战线的实际开端,这种形式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工农联盟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
这次统一战线把劳动者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为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工农联盟以及发展个户只能打工农红军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个时期的统一战线的性质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灵活制定政策,特别是在对待少数民族、地方实力派以及宗教上层人士方面,都相应地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这为之后打倒蒋介石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使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中国化。随后,中国共产党又通过争取地方实力派、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以及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等举措成功躲避国民党各种追剿,完成了长征。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主要矛盾,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发表宣言,表示愿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与一切武装力量签订联合对日作战的协议,也首次鲜明地表明了全国军队联合抗日的想法。
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理念有所变化,毛泽东明确表示中共愿意与蒋介石联合、还公开将国民党纳入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同年5月发布的《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等,都表明了党在统一战线政策方面的蜕变。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是党中央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调整。
文章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gdsyjzz.cn/qikandaodu/2021/0707/575.html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百年出版与实践创造
下一篇: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