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严谨切实可读可信的传记和信史胡乔木传评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当代中国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胡乔木传》是目前有关胡乔木传记的重要著作。概括而言,该传记有如下特点。
第一,一部在翔实占有资料和深入扎实研究基础上撰写的信史。《胡乔木传》是在全面研究胡乔木一生著述,梳理其革命生涯,查阅大量档案材料,采访众多胡乔木知情者,进行扎实研究基础上撰写的,是一部有史有质、寓论于史,有思想、有深度的传记和信史。
《胡乔木传》编写组于1994年经中央批准成立。在传记正式撰写之前,有关胡乔木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已经进行。截至该传记出版前,已经编辑出版的相关著作有《胡乔木文集》三卷、《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卷、《乔木文丛》六种、其他专题文集四种。同时,传记组成员还查阅了大量的档案材料,采访了许多胡乔木的亲友、同学、身边工作人员等,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生动的口述史料。据粗略统计,《胡乔木传》中涉及运用档案材料的注释达132处,其中中央档案馆档案51处;涉及采访及当事人回忆17处,胡乔木秘书工作日记21处。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传记组成员对胡乔木的生平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史料。这些工作为写好《胡乔木传》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第二,反复征求意见,经中央九大部委审定的权威著作。《胡乔木传》正式送审前,先是经多位国史专家三轮通读以及修改。然后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了两轮统稿。2011年1月,正式呈报中央审定。中宣部将书稿分送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等八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编写组成员听取了一些了解胡乔木的同志及胡乔木子女和亲属的意见。此后,又进行了三轮修改,至2012 年11月完成。
2012年12 月《胡乔木传》再行送审。2013年9月,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履行出版手续。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7月批准出版。此书稿的成书及审稿过程,可见《胡乔木传》的权威性。
第三,客观全面记述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胡乔木一生大致可分为六个发展阶段,即:青少年时代(1-3章)、从延安到北京(4-9章)、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10-18章)、“文革”中(19-22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23-31章)、十二大以后到逝世(32-38章)。传记对每个阶段在其一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成若干小段加以叙述。概括胡乔木生平业绩,最著名的有两句话:一句是“从学徒、助手到第一支笔”;另一句是“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实际上这就是《胡乔木传》的主题。
“党内第一支笔”是邓小平对胡乔木的评价。《胡乔木传》充分反映了他作为“党内第一支笔”为毛泽东、为邓小平、为党中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了哪些事,起了什么作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此外,要全面反映胡乔木的一生业绩,还需要写好胡乔木主持或参与的许多重要事件和文献;要写好“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就要写出胡乔木的主要学术成就、贡献和特点。在这方面,该传记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
第四,记述一个真实的胡乔木,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人物传记的一个必然要求,就是记述的人物要真实,展现的人物形象要生动,有血有肉。在这方面,《胡乔木传》通过许多具体情节展现胡乔木的性格特点,如:热情、坦诚;忧思深广;忘我工作;执着,细致,甚至有点固执;学贯中西,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另一方面,没有缺点、弱点,不犯错误的完人是不存在的。对于胡乔木而言,也是这样。传记对胡乔木的缺点、弱点、错误,以及有争议的问题,也不遮掩,既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也反映了纠正、改进的情况。对争议之处尽可能作出有材料、有分析的回答。采取在叙述的基础上加以点评,点到即止,不加论辩。
“党内第一支笔”是邓小平对胡乔木的评价。《胡乔木传》充分反映了他作为“党内第一支笔”为毛泽东、为邓小平、为党中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了哪些事,起了什么作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gdsyjzz.cn/qikandaodu/2021/0623/568.html
上一篇:上天留下我就是让我写唐山
下一篇: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